陳小姐跟未婚夫打算明年初共偕連理,心中已盤算換樓及生兒育女等全盤計劃。不過,對於財務安排,他們還未想出具體方案。筆者認為,兩人宜化繁為簡,將多個目標順次序逐個完成,達致清晰兼有效地運用資源。
兩人均為專業人士,年僅30歲各自月入已達8萬元。估計扣除最多15%的入息稅後(還未計免稅額),仍有6.8萬元可供使用。他們於2012年初斥資86.25萬元作首期,買入一個600餘呎的單位。每月需供款約1.8萬元,供款期為25年。
另外從2009年開始,兩人參加了一個供款期5年的儲蓄計劃,每月供款為5000元。至於家用及保險等其他開支,平均每月約5.8萬元。資產方面,兩人目前擁有29萬元現金;16萬元人民幣;市值30萬元的股票;分別市值27萬元及18萬元的兩個基金;以及市值15萬元的債券。
月供藍籌公用股 1年後夠結婚
兩人需於短期內支付約35萬元的新居裝修費。筆者認為,由於金額不算大,兩人應動用手頭29萬元現金及每月儲蓄,盡快將之處理掉,無謂左度右度。
然後是於2013年內盡量儲蓄結婚開支。因應兩人每月可儲蓄5.5萬元(6.8萬+6.8萬-1.8萬-5000-5.8萬),扣減裝修費欠款6萬元(35萬-29萬)後,12個月下來可儲蓄60萬元(5.5萬×12-6萬),預料可舉行一個頗為體面的婚禮了。
若嫌60萬元太少,則不妨將儲蓄進行一些穩健的投資,例如月供藍籌公用股等。展望投資的回報率有5%,兩人的結婚預算將增至61.49萬元,相信足夠宴請多一圍賓客。
儲蓄至2017年 可買800呎物業
婚後,兩人希望於2017年才生兒育女,並同時換入800呎的市區單位。換言之,他們只有3年時間準備生育開支及買樓首期。還好兩人於2009年開展的儲蓄計劃已於2013年完成,故從2014年起,每月儲蓄將增至6萬元(5.5萬+5000)。
不作投資的話,兩人3年後可儲得216萬元(6萬×36月);配合投資的話(同上),則可儲得232.65萬元。扣起10萬元支付分娩費用,還有206萬或222.65萬元作為換樓資本。
假設現有單位不會升值或貶值,以及這數年間的按揭供款僅償還利息,兩人賣樓後可望套回首期付出的86.25萬元。加上206萬元儲蓄,並從債券等資產中套現60萬元,合共湊得352.25萬元。
扣起82.25萬元支付裝修及釐印等雜費,尚餘270萬元。當作三成首期的話,能買入900萬元的物業。其實陳小姐口中的「800呎市區單位」,視乎地點及樓齡等不同因素,價格差距可以很大。但憑900萬元資本,想在港島區買入「實用面積」達800呎的物業,「現時」依然有不少選擇。
每月餘款投資教育基金
於2017年買入新物業後,為免影響下一階段的退休部署,建議兩人改用18年時間償還按揭貸款。以息率2.5厘計,每月供樓金額料從目前的1.8萬元,倍增至約3.62萬元。另一方面,若簡單假設子女的每月生活費為1.38萬元,兩人從2017年起的每月儲蓄,將減至2.8萬元(6.8萬+6.8萬-5.8萬-3.62萬-1.38萬)。
兩人此時可將每月剩下的這筆資金,投入一個教育基金(可沿用現時的投資組合),以備子女於2035年(18歲)升讀大學時使用。如果基金的回報率有5%,於2035年料增值至878.22萬元,估計支持子女讀至博士畢業也不成問題了。
當物業及養育子女問題於2035年同步解決後,距離兩人於2043年(60歲)退休,尚有8年。期間可將每月用剩的7.8萬元(6.8萬+6.8萬-5.8萬)投入退休基金(可沿用現時的投資組合),目標回報率為5%。直至兩人退休時,基金市值料將增至900.12萬元。
再結合於2017年未曾套現、總值逾49萬元(16萬×1.2+30萬+27萬+18萬+15萬-60萬)的資產,以及退休後提取的強積金,兩人即使坐吃山崩,100歲前仍可每月花費近2萬元。
明報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