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投資趨勢與分析-積蓄分段投萬用壽險應付退休開支
 

 

【明報專訊】學懂理財其中最重要的一課是學會管理風險。管理風險和逃避風險有很大區別,不少朋友誤以為把錢存在銀行裏,什麼都不做就沒有風險。事實並非如此,若把錢拿去買股票,股價可升也可跌;與此同時,在接近零息的環境下,存放在銀行裏的錢會因通脹蠶食而喪失購買力,表面上錢的面值沒變,購買力卻逐年下調;在香港這個通脹風險,可以說是「保證」存在的。假設每年平均通脹率為3.5%,現在的100萬元,20年後,就只剩下約49萬元的購買力,這個折扣實在不容忽視。管理風險的好處在於我們預期它出現的時候我們怎麼辦,做好兩手準備。

通脹蠶食儲備損購買力

何小姐今年45歲,是一位放射治療師,現任職於某大型醫療集團,未婚。對投資沒有深入認識的何小姐曾在1995至1996年間,於高位買下一間物業作自住之用,亦買入了不少香港股票。1997年金融風暴後,樓市、股市量價齊瀉,何小姐自此對所有「具風險」的投資項目避而遠之,幾乎把所有積蓄存在銀行裏,以避免積蓄繼續貶值。何小姐計劃在55歲退休,但對於退休時需要準備多少資金則茫無頭緒。

筆者先跟何小姐分享上述關於管理風險的看法,再深入了解財務規劃上的需要,確定何小姐以下兩個最關心的財務目標:

(1)何小姐希望以低風險的理財工具,於55歲時達至財務自由;退休儲備亦能避免通脹蠶食,預計退休後支出約為現在的一半,大約每年22萬(以將來值計算即大約31萬)。

(2)趁現在身體還健康,為自己準備一份全面的危疾保障,保額大約為120萬元,相等約3年支出。

收益按年3.5%遞增安全度高

要達到第一個目標,何小姐可考慮把存放在銀行的現金,分段投進有穩定收益的保險計劃,利用一個10年期供款的萬用壽險計劃去處理。萬用壽險彈性較大,一來大型保險公司信譽度高,倒閉機會小;二來收益雖然不高卻來得安全及穩定。

假設通脹率為3.5%,何小姐55歲時退休支出大約為31萬港元(約4萬美元),倘若何小姐今天開始每年投入6萬美元(約48萬港元)到萬用壽險計劃中,10年後何小姐就能夠在計劃中每年提取足夠的現金流以應付退休後所需,每年所能提取的也會按照3.5%每年遞增,以保持何小姐退休後的消費力。何小姐於55歲那年可以提取4萬美元,到了65歲那年可提取5.4萬美元,到了75歲那年可提取7.7萬美元,預計計劃終結年紀為86歲。

危疾保障方面,何小姐現時身體非常健康,若她購買一份約120萬元終身保障額的危疾保險計劃,10年期水平式保費為每年約7.8萬元。值得留意的是,保費可能會因年齡增長而急劇增加,故此建議何小姐考慮在金錢及健康能負擔的情况下盡快安排。

 

[傅惠賢 理財信箱]



» 回分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