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投資趨勢與分析-中國為什麼要打壓最大科技股? |
---|
據《彭博》報導稱,中國政府可能與該國頂尖的科技公司成立一家合資企業,以監督他們收集所有個人數據。有關消息一出最近許多中國科技股股價都下跌。 有關報導指,電子商務和金融科技公司將被迫加入該平台,這給阿里巴巴(SEHK:9988;NYSE:BABA)及旗下金融科技附屬公司螞蟻集團帶來了危險信號。 去年,中國監管機構已經暫停了螞蟻集團IPO,並對阿里巴巴發起了反壟斷調查。傳出提議中合資企業可能進一步擰緊這些螺釘。 但這還不是全部。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最近還對未經批准而進行投資和收購,包括騰訊(SEHK:700;OTC:TCEHY)和百度(SEHK:9888;NASDAQ:BIDU)在內10數家公司處以罰款。罰款是像徵性的,但它們表明科技巨頭將來可能難以通過積極收購,以擴大生態系統。 騰訊與螞蟻集團的支付寶(AliPay)在中國在線支付市場幾乎處於雙頭壟斷地位,騰訊在不久將來可能面臨與它主要競爭對手相同的監管逆風。騰訊的「微信」是中國最受歡迎的移動信息和小程序平台,每月活躍用戶超過12億,它可能是新數據收集法規的另一個主要目標。 讓我們研究一下中國似乎打算扼殺最大科技股的三個主要原因,以及持續壓力可能對美國投資者意味著什麼。 1.給較小競爭對手更多喘息空間 在過去十年,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主要針對外國公司與本國公司競爭。但是近年來,他們將注意力轉移到了競爭異常激烈的國內科技巨頭上。 例如,控制著中國一半以上電子商務市場的阿里巴巴獲得快速增長,引發了京東、拼多多和其他同業的抱怨越來越多。 阿里巴巴開始通過獨家交易鎖定商家,然後商戶若在競爭的市場上列出相同產品因受到懲罰。它還利用AI演算法向首次購物者顯示大幅折扣。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可能會迫使阿里巴巴終止這些做法。 在金融科技市場中,情況同樣如此,其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現在已成為在線支付代名詞。螞蟻集團和騰訊都通過向零售商進行投資來擴展了這些平台,而即將遏制這些投資,可能給規模較小金融科技平台提供趕上機會。 2.加強對金融體系控制 螞蟻集團的創始人馬雲(也是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公開批評了中國政府支持的銀行系統後,螞蟻集團IPO被暫停。 中國的監管機構可能考慮到像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樣平台,都提供其他金融和財富管理服務,對傳統銀行構成破壞性威脅。 如果大多數人只是使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來管理資金,那麼螞蟻集團和騰訊等私營公司,可能比國有銀行獲得更大影響力。他們還將積累比政府更多現金和消費者數據。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計劃推出人民幣的數字版本,即數字化人民幣,當它通過在線支付平台流動時可以對其進行跟蹤。對於中國政府而言,下一個合乎邏輯的步驟是與螞蟻集團和騰訊等公司組建一家合資企業,以將消費者數據存儲在政府擁有的伺服器上。 3.控制信息流 很容易就忘記,Facebook、Twitter、Alphabet的Google以及其他國際科技平台曾經在中國運營。在2009年致命新疆騷亂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激起了對海外在線平台打擊。 谷歌在2010年的退出,使百度可以征服在線搜索市場,而Facebook和Twitter退出,則將社交媒體市場交給了騰訊和微博等公司。 這一轉變使中國監管機構更容易審查和控制國內在線信息流。但是到目前為止,這些公司主要審查自己內容,只有在“令人反感”內容從裂縫中溜走時才受到懲罰。 如果中國將這些公司用戶的數據統一到同一個數據庫中,則將標誌著從對在線異議的被動態度,轉向積極主動態度轉變,並將努力消除在中國大陸對言論自由寄予的任何希望。 這些變化對美國投資者意味著什麼? 我曾經將超過20%投資組合分配給中國科技股。但是我將有關比例,在過去一年降低約6%,因為我看到數家中國頂尖科技公司,尤其是阿里巴巴和騰訊,正準備與中國政府進行毀滅性碰撞。 同時,美國政府將要求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要遵守新審計規則,並證明在未來三年內它們不受中國政府控制。如果他們不滿足這些要求,則可以將他們除牌。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中國頂級科技公司,包括阿里巴巴,京東和百度,最近都在香港進行了二級上市。 所有這些不利因素使中國科技股目前非常缺乏吸引力,而不管它們的增長速度如何,因此,堅持持有其他市場的增長股,應該是更明智的選擇。 |
» 回分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