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列表 日期
【新聞】保監擬變法定機構 仿如證監 諮詢文件快將推出 2010-06-28

【明報專訊】本港保險業的「自我」及「非統一」監管模式,將面臨改變。消息人士表示,港府快將推出保險業監管改革諮詢文件,建議交由單一獨立法定機構規管保險業,模式等同證監會    強積金    管理局。當局亦建議設立保險賠償基金,以保障投保人士,免受倒閉保險公司拖累。至於基金的資金來源,據悉,將會透過開徵交易費用支付(見另稿)。

獨立地位增信心 研經費來源

本港保險業一向欠缺清晰監管,保險業監理處為政府部門,主要職責是監察保險公司的營運狀况,以及向保險公司發牌。保險代理的註冊及監管,由香港保險業聯會負責,保險經紀的註冊及監管,則由香港保險顧問聯會負責,亦即由業界「自我監管」。所以,每當遇有保險業投訴或違規問題,難以找到合適「對口單位」跟進。

因此,港府有意另設獨立機構,全盤負上保險業的監管工作。消息人士指出,保險從業員現時由業界組織監管,組織為免嚇跑會員,都不會在紀律處分上做得太嚴厲。要是日後將從業員的監管及紀律處分工作,交由獨立法定機構負責,可增加市民信心,形式就像地監局成立後,肩負起監管地產代理的工作一樣。

至於新監管機構的經費來源,消息人士稱,不外乎來自三方面,包括政府津貼、保險企業(如收牌費)、以及從業員(註冊費)。他認為,政府津貼未必理想,因不應該由政府補貼私人行業;倘要從業員支付,又恐他們難以負擔;如交由保險公司負責,又可能會將成本轉嫁消費者。因此,港府在這方面要取得平衡。

迎合國際趨勢 業界表支持

立法會保險業代表議員陳健波表示,支持港府設立獨立機構監管保險業,以統一監管標準,但監管機構究竟應由官方人士出任,抑或交由保險界人士負責,則可再作討論,因業內人士對保險專業,始終較為熟悉。至於監管機構的經費來源,他說成立初期可由政府資助,之後逐步交由業界或市場負責,好讓市場有一段過渡期適應。

專業行業如保險、律師及會計等,一向奉行「自我監管」,但近年國際趨勢,都是交由獨立法定機構負責,因由業外機構跟進行業紀律及監管等問題,可以較為客觀及公正。因此,除了保險業外,港府亦在研究如何改善會計界的自我監管問題。

中銀集團人壽執行總裁蔡中虎表示,雖然保險界的自我監管模式一向行之有效,但獨立監管是國際趨勢,本港也值得朝這方向發展。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陳家強早前亦指出,保險界獨立監管,有利保障投資者,並與國際接軌。

» 回焦點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