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零售市道續吹冷風,除了本地居民消費減弱外,連自由行消費亦倒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9月份本地零售金額為358億元,按年只升5.1%,為去年10月以來最低,一直備受內地客歡迎的珠寶、藥物及化妝品更全部放緩。不過零售商對聖誕檔期的生意仍抱希望,零售管理協會預計,第四季整體銷售仍可保持雙位數增長。
上月本港零售面臨「內外交困」,一方面本地消費未有起色,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等民生項目,以及汽車、家具等銷情繼續疲弱(見表)。另一方面,向為零售業增長引擎的自由行消費亦轉差,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僅升5.6%,是今年以來最慢增速。藥物及化妝品亦只升7.1%,已連續4個月放緩。
零售協會:料末季可達10%增長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指出,9月數據較差,部分與去年同期基數較高有關。但整個第三季的情亦不容樂觀,「首兩季按年仍有雙位數增幅,但今年第三季平均只增長7.5%,如再扣去期內4%左右的通脹影響,銷售相當疲弱」。
不過她表示,根據商戶的初步反應,10月黃金周的銷情應該較好。此外,由於去年末季的基數較低,今年第四季的零售增幅應可達到10%至12%,「對聖誕的銷情不是太悲觀」。
六福:第4季審慎樂觀
儘管零售數據較為疲弱,部分主打內地旅客的商戶對本報表示,生意未見太差。六福(0590)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偉常指出,因去年、今年金價回落不少,「產品減了價,生意額看上去自然少了,但銷量其實不錯。」他對第四季保持審慎樂觀態度。
瑞士雷達表香港及澳門副總裁莫瑞芬亦指出,不論十一黃金周或年初至今,該公司銷售額都有雙位數增長。雖然內地旅客對奢侈品的消費習慣改變,但該品牌主打中低檔客群為主,故生意未見受到影響。她估計未來兩個月的生意應該更為暢旺。
過去作為零售業重要支柱的自由行消費,今年有轉弱趨勢,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由於內地沒有再開放其他省份的居民來港自由行,要來的人都已來過,零售增長放緩是自然的。至於自由行對香港零售業的重要性是否已減低,他認為需要多一、兩季觀察,才可確定。
【明報專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