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列表 | 日期 |
---|---|
【新聞】資金掃中國ETF 推升港元 富時25指數ETF 兩天獲40億認購 | 2012-10-22 |
繼月初有近30億元資金經貝萊德(BlackRock)旗下安碩(iShares)港股ETF流入港股後,上星期四、五兩天,安碩另一追蹤本港上市中資股的富時中國25指數ETF,有39億元資金認購。由於資金需先購入港元才能到本港買入中資股,市場人士相信,這是港匯連續兩日觸及7.75強方兌換保證的原因之一。
彭博通訊的數據顯示,上星期四及五(18日、19日),安碩旗下新華富時中國25指數基金(編號﹕FXI)前後共增加了1350萬個基金單位,以每單位周五收市價37.13美元計算,新增資金約有5億美元,亦即39億港元。由於這隻於美國掛牌的中資股指數基金,其25隻成份股均在本港上市,因此相信上述39億元的新增資金已經透過匯市買入港元,準備購買成份股股份。富時中國25指數的成分股均為流通性高及市值較大的中資股(表)。 資金買入港元 購基金成分股 據業界人士指出,現時每日港匯成交量少,僅為10億至20億美元(約78億至56億港元),按此計算,富時中國25指數這筆新增資金已經佔匯市每日總成交額四分之一甚至一半,難免推高港元匯價。 恒生銀行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解釋,由於ETF需要買入實貨,因此該ETF新增資金多數會在第二天透過匯市買入港元去購買基金成分股,從時間點來看,與港匯在上周五及周六突然抽高有一定關係。「不過這筆資金是否已悉數進入本港並不能肯定,因為投行或會對部分資金。」 約等同港匯半天交投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高級副總裁王良享則指出,一下子新增1300萬個基金單位,數量上其實不算多,「港匯只是於7.75與7.749之間波動,0.001的變幅其實不能表明甚麼。」 新華富時中國25指數基金是在美國交投最多的中資股ETF,上周五便有10億美元成交,股價則隨美股下跌0.8%。最新已發行金額有57億美元。在美國推出QE1之後,2008年底至09年中,該ETF發行量曾不斷膨脹(圖),這段時間亦是港元不斷觸及7.75強方兌換保證之時。至2010年以後,該ETF的發行量不斷減少,顯示外資看淡中國前景,至近兩周才急速回升,上周五有1.54億股。上周五及周六港匯同樣於本港時間清晨時分觸及7.75強方兌換保證(圖),陸庭龍及王良享均估計是巧合居多。王說﹕「有需要兌港元入市的話,並不需要分特定時段進行,反而可能是星期五的關係,銀行早收盤,所以大家才集中在某一時段進行交易。」 明報提供 |
» 回焦點新聞列表